项羽出道,李斯冤死
- 时间:
- 浏览:1672
- 来源:看看历史网
项羽,又名项籍,是楚国世世代代的将族,字羽,英文名Armstrong,擅长举重 运动,全身肌肉群发达,肱二头肌超有力,力能扛鼎,气概可以拔山。身长八尺有 余,相当于现在的一米八四,是男模标准身高,在遍地矮人的江苏地区一眼看去, 直接高出那些单薄常人(特指未成年人)百分之四十。
京沪高速宿迁市收费出口,有一个项羽举鼎的牌子——因为这里是项羽的籍贯 地,古代叫下相。只不过上面的鼎举反了:广告牌子上的项羽大哥,两手举着鼎的两个腿,高擎在空中。此真未得举鼎的动作要领。他应该是抓着两个鼎耳,翻转鼎 腹举至头顶。项羽若按广告牌子上的那种举法,是不能计入成绩的。
作为古代一位著名的肌肉男,项羽却非常斯文,既肌肉,又斯文,是个复杂的 矛盾体。
据韩信后来的观察,项羽跟人说话时恭敬慈爱,言语温和,绝不会像刘邦那样 动不动就“你老子你老子”(尔公)地骂粗口,而是斯文有礼,家庭教养好,同时仁 而爱人,和刘邦“慢而侮人”形成鲜明对比(刘邦喜好狎侮自己的衙门同僚,揪着别 人的帽子往里边撒尿,但项羽没有这些粗俗的习惯)。
韩信还说,项羽一见到别人闹病了,就为之涕泣,分割饮食给对方吃,项羽是 一个斯文好礼的人。
项羽的上两代人都比较有文化:爷爷是楚国著名大将项燕,爸爸也受过良好教 育,证据是他爸爸很会给他起名字:名之曰项籍,字羽。羽,飞腾也,籍,显著 也。显著地飞腾。这是一个优美而且寓意高远的名字,可能比刘邦的“刘老四”好一 些。但是由于莫名其妙的原因,项爸爸后来在史书上就没有出现,一直是项爸爸的 弟弟——项梁叔叔,拉扯项羽长大。
项梁叔叔对项羽的少年期教育抓得很认真。首先是学文化课,大约是背诵一些 纯民族主义的东西,比如屈原老师写的“惟郢路之辽远兮,魂一夕而九逝”的楚复国 主义的传统革命诗篇。
有时候,项梁叔叔还会编造一些革命的故事给项羽听,算是历史课。
项梁说:“想当年,忆当初,我波涛起伏。记得有一次,你爷爷派我去送信—— 当时他们正在淮北和秦国侵略者斗得正酣——派我一人去送信,路上却遭遇了秦兵 一个曲(曲下辖若干队),我奋不顾身冲上去,把敌人全歼了!”
“去年你不是说遭遇一个队吗?”项羽奇怪地问。
项梁愣了一下,然后缓缓地说:“哦……去年你太小,我怕吓着你。现在行 了。”
拜赐于叔叔的教导,项羽少年时代就立志高远,胸怀远大,表现为不爱读书。
项羽对文化课学习不够专心。这些密密麻麻鬼画符一样的呆板文字,除了有损 视力以外别无他用。而且看书太多,会看出神经衰弱症来的。
于是,项羽写文章的能力就没有达到司马迁的水平,他改学习宝剑。但是抡了 一段时间宝剑,终究还是没有达到华山派岳不群的水平,他就又懈怠了。
项梁叔叔就怒了:“干什么你都没有恒心!”
项羽施礼说:“叔叔,做文章嘛,会写名字就可以了。写得再好,也不过是个书 吏。剑术嘛,一人敌而已,不值得太下工夫,我请学万人敌。”
于是项梁大喜,赶紧搬出家藏的一大堆《孙子兵法》、《太公兵符》之类的万 人敌的大书请项羽学。项羽颇为振奋,把这些兵书堆在书案上,看了一看,“略知其 意”之后,就又“不肯竟学”了。大概这些兵书意思都差不多,一桶水倒来倒去的,他 基本领悟了书中的意思,二八原则了,也就不肯再多费时间了。或者大约项羽禀赋 优异,能闻一知十,触类旁通吧。
项羽虽然不爱念书,但是出人意料的是,这位斯文肌肉男却“才气过人”(司马 迁语)。具体表现就是项羽说起话来辞意和逻辑,叮当作响,仿佛飞花满眼,把人 喷得理屈词穷、抱头鼠窜。吴中子弟见到项羽,都因说不过他而忌惮他——江南才 子也怕跟他辩论。如果他有机会遇上“吴中四杰”,就是唐伯虎、祝枝山这帮花花公 子,这帮人也在苏州的话,他一定可以上去比比对联的。
这样一个能文能武的人,自然不能浪费上天给予他的才气,项羽走向自己焦灼 多于欢喜的人生之路,一切将从他二十四岁那年开始。
南方和北方确实不一样啊。北京已经下过雪,而苏州这边尚是小雨。
这几日鄙人即在苏州逗留,给当地企业做培训。住在胥城大厦。胥城大厦这个 名字,大约是从伍子胥来的吧。
中午休息的时候,从大堂望出去,街边水汪汪的。行人的鞋子若白云苍狗,梭 梭而过。对面商店的门窗上映出冒雨突进的公共汽车,没有声音。梧桐孤独地纵横它抽象的骨干,一些小铃似的白花挂满另一片莫名的树。工作惯了的女职员走在雨 中失神地苦想着,两颊丰润的南国女子,横硕的白衫妇人,鞋底溅起泥水的外来农 工,长发飘飘的牛仔衣少女,当街张望的看摊老妪,打量行人的分头瘪三,以及巷 口每每散发出的包子炸鸡味道,通过雨水,进驻我的内心。
今天的苏州城,是个静默的城。
遥想两千年前,这个吴王夫差经营过的、出过烈士专诸要离、喜欢以性命惨烈 相搏的江南水城,有过伍子胥、夫差、阖庐等好战分子和动不动就喜欢抹脖子的一 班君臣士民的硬苏州,与而今吴侬软语、琵琶弹词的软苏州,真是有天壤之别啊。
据汉朝人说,吴越之君多好勇,其民好用剑,轻死而易发。说明当时的苏州 人,喜欢以“勇”字相标榜,多击剑、搏杀、私斗,刚烈直猛,出过专诸这样的人, 易于被激怒和攻击别人,不论报恩还是报仇,都会轻易地以生死相搏。